我與《中國鋼筆書法》
發(fā)布日期:2023-08-04 15:55:29
來源
: cnytube.com
作者
:上海英雄金筆廠麗水有限公司
瀏覽量
:1967
上海英雄金筆廠麗水有限公司
cnytube.com
發(fā)布日期:2023-08-04 15:55:29
1967
邱明強,墨篁齋主,1961年9月出生于素稱“書畫之鄉(xiāng)”的福建省仙游縣。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,研練傳統(tǒng)書畫和新興中國硬筆書法,從傳統(tǒng)碑帖吸取藝術營養(yǎng),發(fā)揮個性特征,書風瀟灑勁健,風流蘊藉,體現(xiàn)出硬筆書法點畫線條的抒情性和書卷氣。1984年起,作品陸續(xù)獲得全國比賽大獎,受邀參加全國性、國際性交流展覽,應邀擔任“英雄杯”第十三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等多屆全國性大型比賽評委。
1985年起,全國10多家出版機構先后出版了他的專著、書畫詩文集、系列字帖30多本(部)。個人傳略載入《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》《中國硬筆書法家辭典》《當代書畫名家名錄》等典籍。
5100英雄高級書法筆
采用彈性耐磨塑纖筆頭和高精度直液式出水系統(tǒng),
可換式筆芯方便使用;
使用金屬桿套高檔耐用,隨心四色可選;
美觀吉他造型筆夾(外觀專利:202130196174.0),
寓意琴和書法的神韻結合;
書寫順滑流暢,適合商務簽名,
助力書法創(chuàng)作,書法練習之友。
屈指行年,《中國鋼筆書法》創(chuàng)刊至今整整38年啦!縱觀當今書苑硬壇,唯有她獨立于世,獨占鰲頭,獨標風骨。她的年輪經緯,交由歲月編織成了一道亮麗獨特的中國硬壇風景線。
歲月悠悠,欲說當年意未休。在我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,我就與《中國鋼筆書法》有著不解之緣。具有書法歷史承續(xù)意味的是,在“東南形勝、三吳都會、自古繁華”的錢塘杭城和孕育過書圣王羲之及其《蘭亭序》的圣地,20世紀80年代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,著眼于年青一代而率先興起鋼筆書法,其勢頭猶如聞名天下的“錢塘大潮”,席卷大江南北。以1982年、1984年兩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的疊加成果和人才儲備為基礎,《中國鋼筆書法》在西子湖畔應運而生,而我有幸應運而上,“創(chuàng)刊號”刊登了我等10位榮獲1984年大賽頭等獎的作品?,F(xiàn)在回過頭來看,如果說當時的大賽是鋼筆書法在中華大地蓬勃興起的“熱身式”運動,那么雜志的創(chuàng)辦則是中國鋼筆書法迅猛發(fā)展的“里程碑式”標志。從此,《中國鋼筆書法》不斷見證和承載了中國鋼筆書法事業(yè)的興起及發(fā)展歷程,我也因她成就并圓了自己的青春之夢。往后歲月以她為主要載體發(fā)揮自己的才情,發(fā)表了許多文論和作品,成了“封面人物”“百強人物”等,寫下了屬于自己也屬于這個時代的“硬壇傳記”故事。
我喜歡《中國鋼筆書法》不同時期的形象。我至今還珍藏著由著名書法家、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原主席啟功先生題寫刊名的《中國鋼筆書法》創(chuàng)刊號,依然記得收到時的歡天喜地。創(chuàng)刊號封面素雅簡靜,書法家駱恒光先生用鋼筆創(chuàng)作的行草書法柳永的名詞《望海潮》,那湖藍底色反襯著潔白筆跡和豎式界欄,給人素心若雪的簡潔之美,正好表達了鋼筆書法以簡為美、以素顯樸的特質?!对谝黄栊缕灾懈拧返膭?chuàng)刊詞,我記憶猶新。后來,雜志從封面到內文格式根據編輯和創(chuàng)意需要以及圖文印制技術的不斷進步,幾經變化,但這一刊物的簡靜之美和簡約之風,依然一脈相承,傳遞至今。
我喜歡《中國鋼筆書法》越來越豐盈包容的品性。應該說,刊物開創(chuàng)之初,是以鋼筆書法的普及為己任的,以青少年的鋼筆字書寫指導為主線的,也為廣大青少年練好鋼筆字、學好鋼筆書法打造平臺園地。可以說,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走過來的鋼筆書法愛好者們,沒有不知道《中國鋼筆書法》雜志的。伴隨著雜志的拓展和發(fā)展,與之相應的權威賽事—中國鋼筆書法大賽也持續(xù)舉辦至今,已有14屆,跨越40載!由此形成了特色鮮明的“雜志園地+賽事平臺”互動模式,與時俱進、彼此促進,相向而行、相得益彰。近些年來,為了更上層樓,志存高遠,刊物既注重普及更著眼于提高、擴大編輯視野,增強學術性,增加史料性,主動面對實踐、面向未來,為中國鋼筆書法的教學與研究不斷搜集、積累、刊登第一手資料,擴充共享資源。特別是2021年的全新改版擴容,更加突顯大型雜志的新時代風采,期待能與中國書法類刊物試比肩。介紹本人的“硬壇傳記”被選在改版首期,以16個版面的高清彩印,圖文并茂地呈現(xiàn),堪稱雜志的大手筆,連同本期其他欄目,由此掀開了《中國鋼筆書法》雜志發(fā)展提升的嶄新一頁!
我感念為《中國鋼筆書法》辛勞付出的一批批“硬壇中人”。吳昌碩先生曾治一方“西泠印社中人”印章,成為印社印人自信自豪之用語。在此,想借這一用語,稱重視并喜愛硬筆書法的我國文藝界老前輩、廣大作者、尤其是《中國鋼筆書法》的編者為“硬壇中人”,以表敬意!在這里,永遠緬懷啟功先生、沙孟海先生,兩位大師為《中國鋼筆書法》題寫的刊名交替沿用,成為眾多鋼筆書法愛好者腦海中的一種符號標識!永遠緬懷中國鋼筆書法的主要倡導者和推動者江豐先生、姚雪垠先生、姜東舒先生等!雜志的發(fā)展實離不開各個時期的編輯們,從初創(chuàng)、發(fā)展到今天,由于不同時期的編務工作和書法活動的聯(lián)系,在我腦海里38年的時間軸上,時常浮現(xiàn)一串長長的名字,主要的有駱恒光先生、胡嘉廷先生、王正良先生、何幼慕先生、姚建杭先生、樓濤先生、陳海婷女士、鄭鳴先生、傅良玉先生、潘現(xiàn)先生、韓建良先生、鄭明耀先生、鄭家禾先生等,以及現(xiàn)任編輯許曉俊先生、袁衛(wèi)民先生等。他們的精益求精、接力接棒、作嫁衣裳的專業(yè)和奉獻精神,令人感佩!
我深知,38載歲月,對于歷史長河,只是極其短暫的一瞬。正如毛澤東《重上井岡山》詞中“三十八年過去,彈指一揮間”所感嘆。然而,38載歲月,對于一個人,不可逆轉地由青年邁入了老年;對于一份刊物,能歷經不同階段的發(fā)展變化,歷久彌新,實屬難得。愿她依然生機盎然!愿中國鋼筆書法事業(yè)因有她更顯生機盎然!
轉摘自《中國篆刻鋼筆書法》2023年7月刊(中)